央媒看吉林丨挑剔的“国宝鸭”为何喜欢栖息长白山?

中华秋沙鸭,中国境内的“国宝鸭”,其数量屈指可数,现在,它们大多数在长白山区域繁殖。


(资料图片)

12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深度观察引起了强烈反响。


该篇报道将视角聚焦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吉林长白山等地,近距离感受“国宝鸭”的生存环境。

报道中提到,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森林保护与抚育,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突破95%,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显示,今年全省监测发现中华秋沙鸭626只。

按照《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0年)》,吉林省正全面加强中华秋沙鸭主要分布区、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和集群活动区的保护,合理增加巢址资源,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野外种群及栖息地保护,促进种群数量增长。

省林草局供图

对于吉林来说,保护中华秋沙鸭任重道远,势在必行。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距今已生存一千多万年,被誉为“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

“国宝鸭”很挑剔,且有种高傲的“贵族”气息。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宝鸭”营造了“贵族”的家园。对于候鸟,春来秋走,皆为过客,家是流动的驿站。早些年砍伐毁掉许多适合“国宝鸭”孵化的老青杨,“国宝鸭”无处安家,便无法孵化……为解燃眉之急,这里的专家们亲自动手,为“国宝鸭”建造人工产房和育婴室。此后,“国宝鸭”便在“别墅”般的产房中孕育下一代。

省林草局供图

据此前新华社的报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2月1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1处中国自然保护地入选。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当地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地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保护的长远目标是:以栖息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群恢复与复壮为主线,将中华秋沙鸭纳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的重点物种,摸清资源底数,广泛宣传教育,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统筹推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保护举措,着力拯救中华秋沙鸭野外种群,倾力打造长白山生态名片,奏响生态强省乐章。

计划到2030年底,中华秋沙鸭分布区域栖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繁殖种群总体稳定,种群数量达到栖息生境容纳量的合理范围,区域内野生动物得到切实保护,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中华秋沙鸭保护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部分图片为网络截图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